螳螂虾:自然界中攻击最快的甲壳类动物

虾蛄是甲壳纲掠虾亚纲动物的通称。别名琵琶虾、虾爬子、螳螂虾。掠虾亚纲中仅有口足目,其中除全为化石种类的古螳螂虾科外,现生种分4个总科:深螳螂虾总科、指螳螂虾总科、螳螂虾总科和琴螳螂虾总科。全为海生。掠虾类起源于古生代的侏罗纪现存300余种。绝大多数种类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,少数见于温带。中国沿海均有,南海种类最多,已发现80余种。

螳螂虾

螳螂虾

螳螂虾身体窄长筒状,略平扁,头胸甲仅覆盖头部和胸部的前4节,后4胸节外露并能活动。有1对带柄的复眼。这两个体节在头部前端能活动。腹部宽大,共6节,最后另有宽而短的尾节,与腹部最后1对附肢构成尾扇。口位于腹面两个大颚之间。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。

螳螂虾多穴居,常在浅海沙底或泥沙底掘穴,穴多为U字形。口足类为肉食性,多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;此类动物体能以尾肢摩擦尾节腹面或以掠肢打击而发声。

螳螂虾

螳螂虾

螳螂虾非常善于打埋伏。强烈的攻击可将敌人置于死地。披着钙化装甲的龙虾、立着脚尖悄然路过的螃蟹也常成为螳螂虾的攻击对象。螳螂虾两个锤节的猛烈打击可以毁坏蟹的神经系统并使它当场毙命。用它头下带倒刺的臂飞快地刺向食物,这一点颇像螳螂。有一种有掌节的螳螂虾更是厉害。

有掌节的螳螂虾体重较轻,其保护装置已进化得能够抵御连续不断的打击,像古罗马的角斗,它们战斗时躲在由卷曲的尾巴做成的盾牌后面,以躲避敌人的攻击。螳螂虾极为好斗,而且常常表现得无所畏惧,它能抓住比它身体大10倍、重10倍的头足类动物。章鱼等头足类动物找到一个裂缝藏起来,三思后才敢接近螳螂虾的巢。鱼类是螳螂虾的主要敌人。在露天地带被抓住后,它们总要进行斗争,在猎手嘴里挣扎的螳螂虾很难咽下去,许多又被原封不动地吐了出来。

螳螂虾

螳螂虾

螳螂虾中的体重冠军产自菲律宾,它着一身绿色,能长到1.6米。它的身体和尾部全被钙化的鱼鳞、钙化的球形物武装起来。当口足目动物长大些时,它们的武器便增加了战斗力量和保护力量,当这些重量级动物互相攻击时,对于一个没有准备的对手不啻是重重的一击。